“黄金木薯” 绽放新香
作为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木薯在中国南方被广泛种植。在很多人看来,木薯是粗粮,是工业原料,总之与“美食”是有段距离的。
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介绍,当时在海南粗放生长的木薯品种,含有一种名为“亚麻仁苦苷”的物质,这种物质经过胃液水解后会产生游离的氢氰酸,如果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都有可能引起中毒。
进入21世纪,由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木薯新品种“华南9号”,剔除了毒性物质,鲜薯淀粉含量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可以生吃,由于色泽金黄,被誉为“黄金木薯”。
“目前我国木薯种植面积已达700万亩以上,海南木薯种植面积有50多万亩,其中食用型木薯新品种‘华南9号’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中国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徐立说。
而“华南9号”等一批热带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开发和推广应用,都离不开儋州综合试验区的基础设施的改造。
2006—2012年,儋州综合试验区实施基础设施改造项目47项,投入金额1亿多元,包括基地基础设施、道路、供电、供水改造、污水处理等。
“通过对科研基地主干道和支干道的改造,提高了试验区交通运输能力,提高了交通安全系数,为橡胶、木薯、香蕉、瓜菜、花卉等热带作物及黑山羊等畜禽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交通保障条件。建成后的基础设施由各科研单位共用、共享,项目资金投入形成了叠加效应,资金使用绩效明显。”中国热科院副院长张万桢说。
儋州综合试验区内现有四个非营利科研机构,即院本级、橡胶研究所、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三个附属单位。
不仅仅是儋州综合试验区内,共建共享普遍存在于农业科研院所内。依托修购专项建设的各类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逐步增加、功能逐渐增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修购专项建立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共12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新建了2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积极构建水产生物应用基因组研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以及渔业机加工等8个集成创新公共平台,具备了在许多前沿领域开展研究的硬件条件。
“目前修购专项已成为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条件建设的重要资金渠道。2006—2012年,我院两期修缮购置专项工作规划共规划项目774个,金额25.9亿元,平均每个研究所每年获批修购资金927万元,平均每个项目金额为314万元。”中国农科院专项处处长钮一成告诉记者。
通过修缮购置专项的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科研人员科研积极性高涨,有力地支撑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助推了大量重点科研项目的获得,也涌现了一大批国家重大农业科研成果。
“伟大的创举,要有伟大的基础。两轮修购专项的实施取得显著的成果,但是,在部分领域,如农机、农业信息以及质量安全的装备水平还有差距,科研基地建设工作还有差距,后续的运转保障还需要加强。”中国水产科学院院长张显良说。